曾俊然 物理治療師: 3月 2023 WFU

2023年3月22日 星期三

背肌?你恐怕練錯地方了!


作者:曾俊然 

個案:「治療師,我的肩膀為什麼會受傷啊?」
我:「評估的結果看起來應該是你的背肌比較無力,導致肌力不平衡,所以才會受傷~」
個案:「但,我平常都有訓練背肌耶!」
我:「那你都做哪些訓練呢?」
個案:「滑輪下拉划船之類的動作,都有做啊~」

在健身的領域,肩膀不舒服是很常見的症狀,而每當我評估完,跟個案說他們是「背肌無力」的問題,他們都會非常地驚訝,認為自己做很多背肌的訓練,不應該有無力的狀況發生,但進一步詢問之後,往往會發現:

⚠️原來大家的背肌都練錯地方了!!!



📌練錯背肌的影響


【羽球/排球運動傷害——殺球肌力失衡】一文中,我有稍微提到:在健身的領域,「胸大肌」與「闊背肌」常常會被過度訓練,進而引起肌力不平衡的問題(肩膀內轉與外轉的平衡),所以如果沒有針對「肩膀外轉的背肌」去做訓練,時間一久,就容易演變成肩膀痛的症狀~


📌在健身的領域,有2個容易導致肌力不平衡的原因


1️⃣不自覺訓練到相同肌肉

肌力失衡 - Muscle Imbalance一文中,我有提到:現在運動與健身的風氣都比較偏向「功能性訓練」,比較少強調單一肌肉的訓練,因此,常常會不自覺地訓練到相同的肌肉,進而產生過度訓練某些特定肌群的狀況。
👉這個部分的解決方案之前有分享過,就不再贅述

2️⃣練錯背肌

常見的背肌訓練,其實並沒有訓練到「肩膀外轉」的肌群,所以就容易因肩膀內轉與外轉的肌力不平衡,而產生肩峰下夾擠的問題。
因此,根據第二點,我所說的背肌無力,並不是指「廣義」的背肌,而是特指專門做「肩膀外轉」動作的背肌——棘下肌Infraspinatus)與小圓肌(Teres Minor


📌背肌要練什麼?


根據解剖學教科書,肩膀外轉的肌群,主要是做「肩膀外轉」與「穩定肩關節」的動作,所以如果沒有針對肩膀外轉的動作做訓練,而只是做一般坊間常見的背肌訓練(滑輪下拉、划船等動作),那恐怕永遠都無法達到肌力平衡的目標,也就容易因而讓肩膀不舒服的症狀,一直無法痊癒~


⭐️總結


1. 滑輪下拉與划船之類的背肌訓練,並不能平衡訓練胸大肌所增加的「肩膀內轉」肌力。
2. 棘下肌與小圓肌只能透過「肩膀外轉」或「穩定肩關節」的動作來訓練肌力。
3. 肩膀內轉與外轉的肌力平衡很重要!(不管是靜態或動態)

想要學習如何避免健身運動所帶來的傷害嗎?不妨參加我的運動課程!身為一位物理治療師,我深入研究了各種健身動作,因此能夠提供更安全、更有效的訓練方式。立即預約我的課程,體驗健康運動所帶來的樂趣吧!



👇運動課程體驗,請點我👇



媽媽手很難好?


作者:曾俊然 

媽媽手,又稱狄奎凡氏症(De Quervain Disease),是一種狹窄性腱鞘炎,而之所以會以「媽媽」手命名,主要的原因是其好發的族群大多為——中年婦女或產後媽媽!


在過往的時代,媽媽手大多是由於抱小孩或擠乳的姿勢不正確,才會導致「腱鞘發炎」,進而產生疼痛;但在現代的生活中,由於工作的模式(ex. 打字)、運動的興起與3C產品的使用頻率增加,於是媽媽手就演變成了一種文明病,漸漸地,媽媽手就不再是媽媽的專利了~


⚠️而根據我臨床的觀察,媽媽手之所以會很難好,除了「使用頻繁」這個因素以外,最大的影響因子是——媽媽手往往伴隨著其他的問題!



🔻媽媽手常伴隨的問題


  1. 腕關節不穩定
  2. 大拇指的動作控制不佳
  3. 肌肉緊繃與延展度下降
  4. 肌肉代償性收縮,並與骨突摩擦,進而導致發炎


而根據我的觀察,目前針對媽媽手的治療,大多都只針對「發炎的組織」進行處理,並未考慮到它是肌肉「代償性」收縮與骨骼「錯位」導致肌腱與骨突「摩擦」,最後才產生發炎的~


🗣因此,如果想要增加媽媽手恢復的速度,就必須同時考慮到上述四項的問題,才能有效地「阻止」媽媽手繼續惡化,並恢復到健康的狀態。



⭐️小秘訣⭐️


媽媽手通常只要一進入「發炎」期,狀況就會急轉直下,此時,光是要「阻止」惡化,就需要花費不少治療時間了,因此,最好的方法是在發炎之前,「提前」辨別出媽媽手,並進行針對性治療,如此一來,就能夠在「無痛」的狀況下,解決媽媽手的問題了!





📌辨別方法


媽媽手發炎前:動作一會痛,動作二不會痛

媽媽手發炎期:動作一跟二都會痛



📌動作描述


動作一:握住大拇指,手腕往下(小指放下)壓

動作二:「用力」比讚

最後,如果你正在遭受媽媽手的痛苦,並發現傳統的治療方法似乎無法解決問題,那麼現在是時候考慮尋求專業物理治療師的協助了!我將不僅專注於治療媽媽手的疼痛,還將設計一個全面的個人化運動計劃,以解決可能導致媽媽手的其他問題,從而使你能夠快速而持久地恢復到健康的狀態。現在就聯繫我,重新獲得自由和身體健康!


體態矯正

如何矯正溜肩與高低肩姿勢?


如何矯正溜肩與高低肩姿勢?


作者:曾俊然 

我在【划船的動作分析】中有提到過度訓練大菱形肌與小菱形肌會造成「肩胛骨下轉」的問題(scapula downward rotation),而這個姿勢有一個很通俗的名稱,那就是許多女性很在意的問題——溜肩/高低肩!



📌溜肩與高低肩





溜肩/高低肩,就是肩膀的外觀曲線變得比較傾斜(白色箭頭),而這樣的現象如果發生在兩側肩膀,就會形成溜肩的姿勢;反之,如果發生在單側肩膀,就會形成高低肩的姿勢。
👉高低肩還有其他的成因,以後如果有機會再分享



📌為什麼會產生溜肩與高低肩呢?


主要是由於「肩胛骨」的位置變得比較「下轉」,才會導致肩膀外觀的改變,不過由於肩胛骨的位置,一般人比較難判斷,所以其實我們還能夠透過「鎖骨」的位置來觀察,如上圖所示(白色虛線),溜肩那側的肩膀,鎖骨會變得比較「水平」,而正常狀況下的鎖骨,其實是有「15度」左右的「上揚」角度
👉水平的鎖骨表示鎖骨跟著肩胛骨一起往下轉了



📌溜肩與高低肩的矯正方法



⚠️至於矯正溜肩與高低肩的方法,相信很多人看到這裡,都知道是要訓練「肩胛骨上轉」的肌群了!



因此,如果你想要矯正溜肩與高低肩的姿勢,卻是透過健身房常見的「背肌訓練」來矯正的話,那恐怕會與你的目標背道而馳,因為「大小菱形肌」跟「闊背肌」都會使肩胛骨下轉,反而會加劇溜肩與高低肩的狀況!
👉相關內容可參考【滑輪下拉的動作分析— 1】【划船的動作分析】



💡補充


其實溜肩與高低肩對我們的影響,不只是美觀上的問題而已,還包含了肩峰下夾擠症候群的疾病!

而現在關於肩峰下夾擠症候群的「顯學」,其實就是指「肩胛骨下轉」,或者是說「肩胛骨上轉不能」的問題,所導致的「棘上肌」受傷。

因此,當你被診斷為肩峰下夾擠症候群時,通常就會有一堆的人跟你說:「是棘上肌受傷,或是肩胛骨上轉有問題,才會導致肩膀不舒服」,但我先前的文章就有提到,還有其他許多的可能性也會導致肩峰下夾擠症候群,所以治療的時候如果只考慮「肩胛骨上轉不能」的問題,恐怕會有所缺漏,而導致肩膀不適的狀況遲遲無法痊癒~
👉可參考【避開肩膀夾擠——肩外轉】【圓肩是什麼?】



⭐️總結


1. 溜肩與高低肩是「肩胛骨下轉」造成的問題,需要透過訓練「肩胛骨上轉」的肌群來矯正
2.
肩胛骨下轉如果發生在單側是高低肩,而雙側則是溜肩
3.
健身房的「背肌訓練」會加劇溜肩的問題
4.
溜肩不只影響美觀,還會造成肩峰下夾擠症候群的問題


作為一位經驗豐富的物理治療師,我專注於解決溜肩和高低肩等姿勢不良的問題,讓你恢復自信和身體健康。我能夠提供個人化的運動計劃和專業建議,以矯正姿勢、改善身體舒適度和功能。如果你正在尋找一位致力於提供高品質治療服務的物理治療師,我非常樂意為你效勞。透過我的指導和協助,你將能夠獲得更好的體態和身體健康狀態!





2023年3月21日 星期二

滑輪下拉訓練的注意事項:如何避免腰椎和胸椎的傷害


作者:曾俊然 

今天的主題是關於滑輪下拉的動作分析,我會分享這個動作對身體的可能影響和造成的傷害。之前的文章介紹了滑輪下拉主要訓練的肌肉,但今天我會專注在動作方面的分析。


經過我的觀察,滑輪下拉可能造成的運動傷害真的非常值得關注,它很好地展現了「代償」這個概念!



📌運動傷害的演變


在幾年前,做滑輪下拉時,最容易受傷的部位是「腰椎」,因為當「闊背肌」用力收縮時,腰椎會自然往前凸,但是當你因為姿勢的問題,導致腰椎「過度」往前凸時(藍色箭頭),就會造成腰椎後方的壓迫(藍色圈圈),最終導致腰部的傷害。





而到了最近幾年,由於大家對於腰椎傷害的認識增加了,所以在做滑輪下拉時會特別注意腰椎前凸的狀況,這看似是一件好事,但實際上不然!


因為當大家「刻意」維持腰椎不要過度往前凸的時候,就會變成用「胸椎後仰」的方式來「代償」腰椎前凸的活動度(藍色箭頭),此時,就容易對「下胸椎」或「胸椎腰椎的交界」造成壓迫(藍色圈圈),進而產生腰痠背痛的症狀~




💡補充:什麼是代償?


代償就是當某個部位因受限而無法正常運作時,身體會使用其他部位來取代其功能,進而造成代償的部位承受額外的負擔,最終可能導致該部位出現受傷或疼痛的情況。



📌 滑輪下拉的動作缺陷


在滑輪下拉的動作中,尤其是下拉到頭的「前方」時,我們的身體「必定」要往後仰,而身體後仰的動作,其實是需要胸椎與腰椎一起來分擔整個伸直(extension)的活動角度。


然而大家知道腰椎伸直(前凸)會導致腰椎受傷,所以就會「刻意固定」腰椎以避免傷害(姿勢調整或穿戴腰帶),但此時,腰椎減少的活動度,全部都會轉移到胸椎上,最終就會演變成「下胸椎」或「胸椎與腰椎交界」的壓迫了!


另外,在增加訓練量時,有一些人可能會試圖使用「更往後仰」的方式來達到更大的挑戰,但這樣的做法不只會加劇「下胸椎、胸腰椎交界壓迫」的問題,甚至還會引發「肋骨外翻」的問題!(如圖所示)




📌 建議


因此,滑輪下拉容易受傷的原因其實是下拉到頭前方的這個「動作」,所以我建議在做滑輪下拉時,盡量是拉到頭的「後方」(如圖所示),如此一來,就能避免「必須」後仰的動作,從根本改善「腰椎前凸」或「下胸椎、胸腰椎交界壓迫」的問題。





 💡補充


由於上述動作的改變,我發現在臨床上遇到扶著「下胸椎」說腰痛的個案,有越來越常見的趨勢,所以當你「腰椎」不舒服的症狀持續很久,且怎麼治療都沒有改善的時候,或許就該思考是不是「下胸椎」的問題了~


此外,過度的後仰也容易造成「圓肩」跟「駝背」的問題(如圖所示),而再加上闊背肌會導致的「肩膀內轉」問題,就容易衍生出肩峰下夾擠症候群的疾病!

👉關於駝背的定義,可參考【其實~你正在培養駝背的習慣!】




 ⭐️總結


  1. 滑輪下拉時,往頭的「後方」拉,就可以把脊椎維持在「理想」的弧度,進而避免胸椎或腰椎受傷
  2. 「固定」不能解決問題,因為人體會用另一個部位「代償」,進而導致另一個部位受傷
  3. 過度的後仰會造成「圓肩」跟「駝背」的問題,再加上闊背肌會導致的「肩膀內轉」問題,就容易衍生出肩峰下夾擠症候群的疾病


想要學習如何避免健身運動所帶來的傷害嗎?不妨參加我的運動課程!身為一位物理治療師,我深入研究了各種健身動作,因此能夠提供更安全、更有效的訓練方式。立即預約我的課程,體驗健康運動所帶來的樂趣吧!



2023年3月20日 星期一

衛教文章

運動訓練

  平衡感差?骨質疏鬆患者必須重視平衡訓練!

平衡感差?骨質疏鬆患者必須重視平衡訓練!


作者:曾俊然 

骨質疏鬆可能導致骨折,尤其是髖關節和脊椎骨折,需要長時間臥床,就容易引發併發症,如肺炎、深部靜脈血栓、肌肉萎縮等,進而增加死亡的風險。然而,骨折是由"外力"作用所導致,例如:跌倒或撞擊。




而這也是為何,骨質疏鬆越來越常見於年輕人,但會發生嚴重傷害的,仍是老人家居多,其中最大的關鍵就是在於——平衡感!


⚠️ 因此,若想避免骨折,除了攝取足夠的營養和進行重量訓練外,平衡訓練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那要怎麼訓練平衡感呢?


或許有些人覺得很簡單,只要訓練單腳站就好,但這樣其實是不夠的!


📌平衡感的訓練其實包含了:

  1. 雙腳重心平衡與轉移的技巧
  2. 單腳肌耐力與肌力的訓練
  3. 本體感覺的喚醒
  4. 手腳協調的能力
  5. 核心的訓練與控制
  6. 跌倒的應變保護措施

唯有透過上述的訓練,才有能力可以應付各種的狀況發生,減少跌倒的風險~
最後,如果你是一位骨質疏鬆患者,並且對運動感到有困難或是擔心受傷,請不要擔心!作為一位物理治療師,我能夠提供安全且有效的運動建議,讓你可以提高平衡能力,降低跌倒風險!




前十字韌帶術後恢復進程


作者:曾俊然 


⚠️以下內容僅供參考,如有需要,還是尋求專業物理治療師的協助,比較洽當!!!



 📌第0-2週


✨膝蓋彎曲90度

✨膝蓋能完全伸直

✨可用腋下拐走路(雙拐)



📌第2-4週


✨膝蓋彎曲120度

✨可用腋下拐走路(單拐)



📌第4-6週


✨走路,正常承重

✨雙腳微蹲到60度

✨扶著扶手上樓梯



📌第6-12週


✨膝蓋彎曲角度恢復正常

✨不扶扶手上樓梯

✨扶著扶手下樓梯



📌第12週後


✨不扶扶手下樓梯

✨單腳蹲

✨能跑步

✨能跳躍

✨開始專項運動訓練



💡補充


上述提到的活動能力都有一個大前提——姿勢正確!

因此,如果是用「代償」的方式來完成動作的,就不在上述討論的範疇之內~

👉參考資料:UpToDate、個人臨床經驗、Physiopedia


恢復手術後的身體狀況需要時間和努力,但別擔心,我可以為你提供專業的物理治療,幫助你恢復到正常的活動能力,重新享受健康的生活!有任何疑問或需要幫助,歡迎與我聯繫。





低頭族必須知道的健康警示!


作者:曾俊然 






📌肩頸緊繃&痠痛


當我們長時間低頭使用手機或電腦時,會使得位於脖子旁邊的「胸鎖乳突肌」肌肉縮短並變得僵硬緊繃(紅色線)。同時,位於脖子後方的肌肉(藍色線)也會不斷收縮以維持頸椎位置,避免頭部一直往前低頭下去。然而,這樣的姿勢等於是讓藍色肌肉一直處在超負荷的狀態,長時間持續這樣的狀態會讓肌肉變得疲乏無力,最終導致「疲乏性」肩頸痠痛。



📌頸椎壓迫&椎間盤突出


當紅色線和藍色線的肌肉都變得僵硬緊繃時,會對下頸椎(綠色圈圈的部位)造成壓迫。由於身體解剖結構的關係,我們通常會聽到下頸椎的問題比較多,卻很少聽到上頸椎的問題~

👉 通常是頸椎第五第六第七節壓迫或椎間盤突出



📌骨刺


當頸椎長期處於壓迫狀態時,就容易形成骨刺。而如果壓迫越來越嚴重,骨刺也會隨之加劇,甚至可能會壓迫神經,進而導致神經問題。



📌富貴包


另外,由於低頭族的姿勢,會使我們的脊椎往前錯位,因此,當這樣的狀況持續下去,就容易產生富貴包的問題。而富貴包的形成,又會反過來,加劇肩頸不舒服的問題,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落枕


當我們處在長期錯位和緊繃的狀況之下,就容易使「小面關節」卡住,最終可能會導致頻繁的落枕現象。



📌偏頭痛


當肩頸緊繃到一定程度時,就會連帶使「枕骨下的肌群」一起變得緊繃,進而會牽動到頭部的「筋膜」,導致頭部的筋膜也變得緊繃,進而產生偏頭痛的症狀。

👉 肩頸緊繃➡️ 枕骨下肌群緊繃頭頂筋膜緊繃偏頭痛



📌胸悶、頭暈&焦慮


低頭族最嚴重的狀況,可能會出現胸悶、頭暈和焦慮等症狀。此時,需要治療的部位就不僅僅是頸椎,而是可能涉及到全身的健康狀況!


最後,如果你長時間使用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可能會導致肩頸僵硬和不適感。我可以提供專業的治療和建議,幫助你緩解肩頸疲勞,提高生活品質。讓我們一起探討如何改善你的肩頸健康,讓你重拾舒適、健康的生活!





健身愛好者必讀:努力重訓,怎麼還會肌肉無力?


作者:曾俊然


近期,有一位健身愛好者跟我反應,他在訓練後出現肩膀疼痛和難以舉起手臂的症狀。尤其在肩推訓練時,特別容易感覺到肩膀無力,無法完成完整的動作。





經過評估後,我發現他的二頭肌比三頭肌「緊繃」很多,而且恰巧他肩推之前的運動項目,幾乎都需要二頭肌的參與,因此,我懷疑是二頭肌被過度訓練,才會導致肩推會不舒服,甚至,有可能已經出現「肌力失衡」的狀況!


綜合以上判斷,我的建議他保持原有的訓練順序,只需要在肩推之前增加「三頭肌」的訓練項目。如此一來,他整個重訓過程都覺得很順暢,而且訓練後也沒有再出現痠痛的症狀了~



🤔此時,他就覺得很疑惑,他的三頭肌明明就很壯啊~為什麼會無力呢?


這是因為強壯是一個「比較級」,假設原本你的二頭肌與三頭肌都是100分,但當訓練的不平衡,導致二頭肌進步到200分,而三頭肌卻只有150分時,就容易產生肌力失衡的問題(三頭肌比較無力),進而導致關節不穩、動作控制不佳,甚至,組織受損的情況發生!



🗣因此,我建議:


💡要「深入」瞭解自己的訓練項目,「落實」肌力平衡!

💡很多看似不同的訓練實際上都在訓練「同一條」肌肉!


如果你正在尋找一個能夠提供個人化訓練計畫和專業建議的物理治療師,我很樂意成為你的選擇。透過我的指導和協助,你將能夠獲得更好的訓練效果和身體健康狀態!





重量訓練

健身愛好者必讀:你有發現肩膀凸起來了嗎?

健身愛好者必讀:努力重訓,怎麼還會肌肉無力?

滑輪下拉訓練的注意事項:如何避免腰椎和胸椎的傷害

背肌?你恐怕練錯地方了!

健身愛好者必讀:你有發現肩膀凸起來了嗎?


作者:曾俊然

肩膀不舒服是很多人的噩夢,但由於肩膀活動的時候,參與的關節不只肩關節(可以參考【肩胛肱骨韻律 - Scapulohumeral rhythm】),因此,肩膀不適的治療,就需要考慮許多的層面,而今天我想要分享一個在從事健身運動的人身上特別容易發生的問題——肩鎖關節脫位/半脫位!





⚠️肩鎖關節脫位是一個常見,但卻缺少發現的一個疾病!



每當遇到一個因肩鎖關節脫位而導致肩膀不舒服的病人,我都會問一個問題:「你知道你的肩膀這邊凸起來了嗎?」


而我最常得到的答案不外乎:
「真的耶!我都沒發現。」

「這不是天生的哦?」

「這會有影響?跟肩膀痛有關?」



那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肩鎖關節脫位會這麼難被發現呢?答案其實有兩個。


  1. 由於大家通常覺得肩膀不舒服是肩關節的問題,所以就不會特別去注意鎖骨是否比較凸起
  2. 由於肩鎖關節脫位可以分成6個級別,所以當脫位的狀況還不明顯的時候,就容易被忽略,而這也導致當凸起被發現時,通常就已經是很嚴重的脫位
    👉可參考【肩鎖關節脫位的分級】


而在臨床上,肩鎖關節脫位前三個級別的治療方式是不需要開刀的,因此,能否即時發現肩鎖關節有脫位的狀況,就會決定你將來是否需要開刀~



🗣️因此,我建議


當你發現肩膀在活動時出現「卡卡的」、「活動範圍減少」或「痠痛」的症狀時,請留意一下肩膀周圍是否有不尋常的凸起。


如果有「症狀」又有「凸起」,那就需要尋求專業的治療,以免演變成不可逆的損傷,最後,就只剩開刀這個選擇~



⭐️總結


肩鎖關節脫位是一個常見,但卻常被忽略的問題,而如果即時發現並得到適當的治療,可以避免需要進行開刀等更嚴重的治療方式。


最後,我是一位專業的物理治療師,有多年臨床經驗,能夠提供針對肩鎖關節脫位的治療方案。如果你需要幫助,歡迎聯繫我,我會盡力協助你找到最適合的解決方案。


👇如有疑問,請點我👇



2023年3月19日 星期日

做出自己的文章列表,你也行!





當你的文章多了之後,可能會想要作個分類。這時,你可以善用這裡所教你的方式,幫自己整理個漂亮的列表。

這裡我們示範的是,把「部落格入門」相關的文章,整理成一頁。之後,你就能用這一頁,連結到你部落格上的「頁籤」,並指定這頁的網址囉。

我先幫大家把文字跟連結都準備過來,讓大家複製貼上,能專心學習怎麼做好超連結。記得善用「子標題」功能,幫你的內容做好分類。

這個「子標題」功能,在長文分節的時候,特別好用。注意,「子標題」的上下空行數,是「上二下一」,表達與前面的分隔,也暗示與下文的關係。


貼文教學




小孩 vs 部落格




列表貼起來長這樣



貼好一篇文章,比你想像的簡單!


作者:蔡依橙




一篇網路上的短文,基本構造就是,要有作者、要有圖片、要有文字。

作者的部分,一般建議放在圖片之前,因為圖片往往也是我們自己拍、自己做的簡報圖片,所以,在圖片前就宣告「以下都是我的作品」是不錯的作法。

圖片的話,就是照我們前面教的,任何的照片,都把他放進我們送給各位的 PowerPoint 檔案中,做亮度對比的調整,甚至加上適合的文字,並輸出。

這相當於用 PowerPoint 這個軟體,作了影像調整、文字排版、尺寸比例整理等功能,而且不用重新學不同的複雜軟體,用平常簡報就在用的,省一筆錢,也對 PowerPoint 更為熟悉,對日常簡報也有幫助。

文字部分,則因應網路時代,建議大約三行之後,也就是第四行開始,就要考慮換段,讓習慣快節奏閱讀的網路世代,不會因為不耐煩,或感到字多懼怕,而離開。

根據數位閱讀的人體工學,現在每段的開頭已經不特別空兩格了,而是直接開始。段落之間,則以一個空行直接隔開。






圖片的話,為了避免過於擁擠,讓讀者在閱讀時,能有足夠的悠閒感,仔細去體會圖片內容與意境,前後都要各留兩行空行,不要緊貼文字,也不要只空一行,就是標準的上下都兩行。像是上面的圖片,就是如此。

如果讀者能夠讀到最後,表示他認同你的機會非常高,這時候,你請他做一件事,他真的照做的機會是最高的。於是我們要放個 CTA,全名 call-to-action。

實際的作法是,在最下面用簡單的文字做標語,然後在部落格處,用「子標題」「置中」,讓他變大變明顯,然後加上連結,就行。

而 CTA 的前後,也記得要放兩個空行喔!


本篇文範例



照著做,嵌入影片超容易!


作者:蔡依橙






有時候,我們想把 YouTube 上的影片,「嵌入」自己的網頁,然後加以解說。這個影片,可能是我們自己拍、自己上傳的,也可能是別人的優秀影片,都行。

想先跟你說的是,即使你在這邊嵌入的是別人的影片,我們所用的方法,是不會侵犯著作權的,因為到時讀者點擊,流量還是歸到原始影片,請放心。

到底怎麼做呢?首先,先選取並複製影片的標題,然後刪除最上方括號的那行,之後,游標就停在這裡。然後,點選工作列上「插入影片」的那個符號,選「YouTube」功能,然後「搜尋」頁籤,貼上標題後搜尋。在你想要的影片上,點兩下。

看到影片插入了,先別高興,目前還不行喔。為什麼呢?

請到右上方的眼睛圖示,按「預覽」,你會發現影片小小的。






這時請回到編輯介面,從「撰寫」模式,切到「HTML 檢視」模式,點一下右邊的「HTML 格式」,把程式碼整理一下,找到影片插入碼前面的 separator,改為 video,這樣就成功了。

試著用「預覽」再看一次,是不是成功了呢?






如果有問題的話,一樣歡迎舉手,我們會盡快請助教到您身邊解答您的問題。

最後,還是複習一下 CTA 的作法喔。一回生,二回熟。


這篇貼起來該長這樣